淡水真理街除了好吃的老牌阿給外,有充滿殖民地式建築風情的小白宮,還有真理大學和淡江中學,
有很多偶像劇都曾在這裡校園取景,真理大學的牛津學堂、八角塔都是追星族的最愛,
牛津學堂正在慶祝 130 週年呢!其實從紅毛城就有路徑可以直接上到牛津學堂,但是這是後來才知道,
所以我們走出了紅毛城,走外圍的上山步道,從真理大學的大門進入校園!
在大禮拜堂旁邊發現這張校園導覽地圖,下次就可以直接從紅毛城走上來了!
大禮拜堂
牛津學堂是基督教長老教會傳教士馬偕博士於1882 年在台灣淡水創立的西式現代化學校。
該校主要為培養本地傳教人才而設立,學校組織在歷經多次變遷之後落腳於陽明山上,並更名為
台灣神學院。馬偕博士於台灣傳教期間,深感創設新式學校之重要,乃於1880 年回加拿大募款,
共募得加幣 6,215 元作為其建校基金。1881 年馬偕博士重返淡水,擇定牛津學堂現址,
親手規劃、監工,1882 年 7 月 26 日峻工,取名「理學堂大書院」。
1880 年馬偕第一次回加拿大述職,故鄉的人聽到了他八年來的成果而欣喜,卻不忍聽到
馬偕訓練學生是「在大榕樹下以蒼空為頂、青草為蓆」,在地方報的呼籲下牛津郡的鄉親們
共捐 6215 元美金,囑咐馬偕回台後興建一所現代化學校,馬偕也承諾以故鄉為校名,
紀念鄉親義贊,英文乃命名為 Oxford College,後人稱之為牛津學堂。
1914 年在此增辦淡水中學校,目前已被長老教會北部大會作為史蹟館,並被政府列為古蹟。
牛津學堂是極富趣味的中西合壁建築,模仿四合院農宅樣式,建築匠人因複雜而無法溝通時,
則削蕃薯示範,並以糯米烏糖、石灰與砂相拌代替水泥,屋頂上的小塔其實是教堂的帽尖
(pinnale) 但馬偕以中式造型取代,中式建築西方寓意非常特別。
理學堂大書院
今天的雲彩非常美麗,不拍太可惜!
續走向小白宮
小白宮是新人拍攝婚紗的熱門景點
小白宮為清朝淡水關稅務司的官邸,建於1870 年左右,位於淡水埔頂,
因之又名「埔頂洋樓」,1997年經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整棟建築設計以英國洋樓風格設計,
擁有大面積的涼台、外觀有數個拱圈及落地門窗、及許多獨特的建築設計!
淡水開港通商後,於同治元年6月22日開關徵稅,福州總務司美里登提議在台也任用外國人為稅務司,
經上海通商大臣李鴻章認可後,首位到任的稅務司為英人何威爾爵士,後由美人斯甄克接任。
一進小白宮有許多藝文展覽
看到這裡才知道是淡水國中美術展,不錯ㄋㄟ!
很有質感
也蠻令人驚艷,很有創意!
哇!天時地利人和之下拍到兩張唯美的照片!
真是浪漫
觀景台
遠眺關渡大橋
右邊拍婚紗正忙呢,左邊有小弟弟擺酷!
禮拜堂
走累了吃杯抹茶冰淇淋!抹茶味蠻濃的!
淡水重建街創意市集要每個月第二個週末下午才有喔!12-2 月放寒假!
重建街建築
下午16 點了,要仔細逛重建街等下次吧,還有文化園區也還沒去,淡水人文實在太豐富了!
去淡水捷運時在老街看到這家店,小莫非進去逛逛!
拉麵店的店招好可愛!
又一間柑仔店,人潮洶湧啊!
淡水捷運的天空
高速公路上的夕陽
晚霞
回家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