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榕堤走回中正路,正面就是淡水藝術工坊,往左邊走一點就是得忌利士洋行!
得忌利士洋行從西元 1870 年代興建至今已經 140 餘年,這裡保存著老建築原有的歲月痕跡。
得忌利士洋行除具備一般洋行的貿易功能外,航運更是其主要業務,曾經寡占台灣航路數十年,
可說是清末臺灣開港及北臺灣航運發展的歷史見證。民國 98 年由文化局指定為新北市紀念性建物!
1875 年台灣島地圖
當時外銷的大宗貨物之一~茶葉
淡水禮拜堂
走過淡水捷運站到達淡水文化園區,同治元年(1862) 淡水海關正式開市,淡水港迅速成為北臺灣
第一大港、佔全臺貿易量六成以上。茶、煤、樟腦為出口大宗。五大洋行寶順、德記、水陸、和記、
怡記洋行外,嘉士洋行也並列位於淡水五虎崗之第五崗山下地名稱為鼻仔頭的地方。
淡水開港後便有許多洋樓在此林立、最著名的便是英商寶順洋行住宅及殼牌公司之儲油及油槽倉庫。
現為市定古蹟
殼牌公司創辦人馬可仕、薩姆耳兄弟,於 1878 年分別在倫敦、日本成立公司,且與英商洋行建立
良好合作關係,引進煤油外銷遠東地區,其主要據點均設油槽。 1897 年英商殼牌公司將石油生產
、油輪、貿易倉儲整合,為紀念其父販賣貝殼起家,遂命名殼牌運輸貿易公司,並買下嘉士洋行
為遠東地區貿易之一環。油槽有三座,分別為 2500 噸、 1200 噸及 60 噸。
倉庫區內鋪設鐵軌接通淡水火車線,便利貨櫃裝載油品。
淡水殼牌倉庫,因為各種汽油、煤油所形成濃厚的油臭味,使淡水區人民以「臭油棧」倉庫來稱呼它。
1944 年 4 月,日本政府因殼牌集團屬於敵對同盟國 : 英國及荷蘭所有,下令以敵產名義強制徵收。
同年 10 月 12 日美軍飛機空襲北臺灣,油槽中彈起火,整整燒了三晝夜才被撲滅,
成為淡水人記憶中最難忘的一頁。此後殼牌倉庫逐漸沒落,只做為備用倉儲。
戰後殼牌倉庫被列為日本政府名下財產,由臺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成為國有財產。
殼牌倉庫則改由母公司亞細亞火油公司積極討回舊有資產,彼此纏訟數十年。
昔日載運貨物、油料的火車月臺
在淡水文史工作人員努力搶救下,鼻仔頭歷史古蹟得免於淪為興建快速道路的犧牲品。
殼牌公司了解當地文史工作人員維護古蹟之意願,遂爽然答應將公司提報為古蹟,
並認為本身對文史不具專業,遂將此百年古蹟捐給淡水文化基金會。
這些倉庫大小不等,共同特點為約建於1870-1880 年代。
磚材為閩南扁平方磚,以二尺厚磚牆做為內部隔間承重牆,窗臺、門框架都使用泉州隴石(花崗岩)打造,
窗台除厚重鐵窗外,內部也使用傳統木製門栓,內部承載使用方形磚柱及大跨距木桁架承受屋頂架構。
殼牌故事館
古早的加油機
芬芳的七里香
這隻鳥兒張著嘴踱步,是因為天氣太熱嗎?
的確是很熱啊!趕快躲到明統百貨吹冷氣,先吃點義大利冰淇淋消暑!
再到樓上的金石堂翻翻書,等17:30 的 Fifteen 晚餐!
Fifteen 義大利餐廳有許多從二手店搬回,漆成橘紅色的鍋碗瓢盆!
餐點風味屬英國名廚奧利佛流派的自由隨性,並隔海支援奧利佛所成立的15公益基金會!
尼斯沙拉就是看著奧利佛食譜做出來的,食材很新鮮,生菜有脆度,炙燒鮪魚片不錯吃,
但我們就是對油醋、酒醋吃不慣!尼斯沙拉300元!
8 吋燻鮭魚披薩440元,皮有Q度,有點鹹,配尼斯沙拉剛好!
店外有大片露台,可用餐也可觀景!
聽說主廚是美女Monica,可惜沒看到,回家囉!